店招在线制作免费,免费店招设计在线制作?

最近住杭州萧山的朋友说,她家附近的农贸市场改造后重新开张了,走8090年代复古风,很有味道,都是老字号的招牌,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

汪曾祺在《食道旧寻》里曾说:到了一个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活鸡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挤挤挨挨,让人感到生之乐趣。

确实,当你清晨早起出门,流连于熟悉的店招下,期盼看到蔬果的新鲜颜色,那是天然,也是生命的滋养。如果不同的摊位都能从自家特色出发,借助自然的生命,为摊位带来不一样的消费体验。购买欲的升起,让顾客愿意多待一会儿,这就是美学的竞争,它不见硝烟。

生活美学不仅仅在于衣食住行,人们日常生处的环境、看到的街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有美丑之分的。

街市里最显著的,是商铺形象的灵魂——店招。

今天就来聊一下店招的起源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原始社会靠着采集和捕猎,基本自给自足,不存在大规模的物品交换。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进行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定居生活,公社制下开始出现产品剩余,为物物交换提供了条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类社会形态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最早的商品和市场应运而生。

春秋战国年间,商人阶层逐渐出现分化,分为“行商”和“坐贾”。“行商”就是走街串巷的“卖货郎”,通过大声地吆喝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坐贾”简单地说就是“摆摊贩”,通过在自己的摊点旁立起醒目的旗帜、幌子,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后者显然更轻松、更省力,用今天的话形容就是“佛系”。

这就店招最早的起源。

到了东周,随着社会贸易的不断发展,坐贾商人越来越多,招幌广告显然更适用于门店的经营模式,也更方便商家树立品牌形象,于是店招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那时候的店招包括“幌子”和招牌。

“幌子”是指悬挂门前的白布帘子,上面有店铺介绍,起到宣传的作用。

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经营中药的赵太丞家,门前就树立起与屋檐同高的布质招牌,介绍各类中药丸治疗疾病的作用,深入人心,远近闻名。

招牌则是大小店铺的一大特色,包括横招牌、竖招牌、对联和灯笼等形式,通常是突出重点,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楚店里卖的是什么。

唐代杜牧的一首清明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诗中的“杏花村”,就是这家名为杏花村的酒家的招牌。

杜牧的另一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则仿佛可以看到水村山郭之中,烟雾朦胧,风起之时,能见幡旗随风飘动,远道而来之客,就算不明方向,看到远处飞舞的店招,便能顺利找到酒家。

当然,这类招幌广告也不可起的太过招摇、夸张,否则也会引来麻烦。

据说乾隆皇帝曾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看到一家店铺挂着“万货全”的金字招牌,一下提起了兴趣,便走进店里,问掌柜要一把金粪叉子。掌柜的一听就愣住了,世上哪里有黄金做的粪叉?这位客官莫不是来砸店的?乾隆窃笑,佯怒地说:“你这招牌不是写的‘万货全’吗,怎么连一把金粪叉都没有?”掌柜的连忙赔礼:“小店再也不敢吹嘘‘万货全’了,还请客官为小店另取一个字号吧!”乾隆也不推辞,当即挥毫“百货全”。

这事传出去后,没想到为小店招来了火爆生意,附近的店铺纷纷效仿。而今天的“百货商场”正是由此得来。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贸易最为繁荣的时代,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革新为民间自由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朝廷取消宵禁之后,街市小店更加繁荣,竞争随之而来变得激烈。于是,店招自然而然演化出更多花样。

不仅各种平面招牌,清明上河图里甚至出现了霓虹灯广告牌的雏形,外面写上字里面点上蜡烛造一个灯箱,让自己的店铺在夜市上更引人瞩目。

宋《梦梁录》中也曾有过记载:当时的杭州酒店有的挂着草葫芦,有的挂着银马勺,有的挂着银大碗,总之都是盛酒、舀酒的一些器皿;一些药店还挂着盛药的“悬壶”,意为“悬壶济世”,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店铺的性质,以此种方式作为宣传广告。

明清时期的店招,增进了引人注目之效。“张灯沽酒店,带月旅人衣。”人们在店招设计装饰方面注重着色,色彩丰富艳丽,内容也愈加充实,宣传意识大幅度增强。

至民国时期,受到西方的影响,沿海地区多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霓虹灯,以上海为主,霓虹灯与各类店招相结合,好似装点了整个上海滩。

彩灯装饰不仅大量的应用于店招,并且在商店的橱窗内也有大量使用,灯光色彩缤纷,引人侧目。当上海的大小商店皆用霓虹灯为装饰时,整条南京路,都被各色灯光照耀的形如白昼,故而,夜晚的上海亦被称为“不夜之城”。

一晃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商业也是异常繁荣,但电视、互联网等渠道还远未普及,所以醒目的广告招牌依然是商家展现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但那时还未出现真正的平面设计行业,所以大多店招还是由书法家题词,然后再刻板做成招牌。

到了近二十年,经济更加繁荣昌盛,实体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平面设计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也已经广泛服务于商业展示,并且各种制作技术也已较为成熟,这时的店招也就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各类字体、花哨的平面图案,都出现在了广告招牌上。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属香港的繁华夜景。香港的街景无数次被好莱坞采用,正是因为那拥挤不堪、密密麻麻的招牌里,有一个鲜活生动的中国。香港夜景中的“霓虹色”,传递了暧昧、魔幻、性感、甚至有的危险的气质。那些闪烁着七彩光芒的林林总总的招牌中,还有许多古老的汉字和字体。看似杂乱,却产生出和谐的视觉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港味。

这样的场景也是香港电影的特色,王家卫为之深深着迷,不厌其烦地在他的电影里表达这种特质,比如《2046》,《堕落天使》等等。

再来看看我们邻居日本的招牌审美。

日本的店招设计基本走“极简风”,避免繁杂,简洁理性,但不同于中国的整齐划一,黑白分明,大红大绿。

日本在设计上讲究留白,色彩上饱满,纯粹,充满童趣和温度,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色彩的饱和度降低,高级感就会上去。

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的技巧和风格,却被日本完美的运用在了店招设计上。

不过你们知道吗,其实香港和日本如今这令人赞叹的城市风景线,也是经过历次整改才拥有的,并且还在持续的调整中。

在1980年-2009期间,香港数次大范围整改不合规范招牌,但多次大力拆除整改却未能根治,相反形成了香港独特的城市风貌,于是香港一些区域就做出了“退让”。不再一味拆除而是制定规范,例如让外伸的招牌采用垂直型而非横向型。

而日本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屋外广告物法》。但他们没有简单地用“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模糊的描述,而是详细地为招牌限制位置、尺寸、形状和色彩。

京都在2007年修订招牌制定条例,花了7年调研,综合商家意见,2014年才正式发布。一旦发布便严格执行,麦当劳进驻京都的时候,也必须按照当地的规范,把原本鲜亮的红色调暗。

如今我们的城市正在快速发展,商铺作为城市最小的细胞,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店招则是商铺的灵魂。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店铺招牌的改造确实需要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但在整改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的招牌曾经美得诗意盎然,领先世界。

21世纪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换句话说,设计是基于“人和人、人和物品、人和城市”的关系,其实招牌不需要多大、多鲜艳,只要有好的设计足以体现店铺的性质与特征,在规定之内一样可以让自己的店铺很独特,展现年轻一代的创意,还兼具设计感和烟火气。这也是审美进步道路上必要的竞争。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过,“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我们最终的理想,是让店招审美回归到中国文化的本源,重新回归每座城市的本源。让每个踏足城市的游客,都能在店招中发现每座城市不同的文化底蕴与不同的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369483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6.com/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