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首度携手徕卡上新的12S系列横扫各大机圈话题榜,不少网友称之为下半年安卓之光,给了iPhone一个下马威。这次最亮眼的莫过于新机的拍照升级,自从去年雷总正式宣布与徕卡成为影像战略合作伙伴起,大家都对新机保有极高期待,这次表现也不负众望。

这不是手机厂商第一次和徕卡合作,之前是华为。而且除了徕卡外,VIVO和蔡司、一加和哈苏也是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大家都很默契地合作了欧洲的相机厂商,明明日系的尼康、佳能也拥有强悍的实力,却为何忽略其存在,只热衷于欧洲老品牌呢?

欧洲品牌历史悠久,可打情怀牌
除了技术加持,手机厂商也希望对相机品牌为影像效果背书,因此品牌的知名度、历史和情怀非常重要。相比于日系品牌,欧洲品牌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开拓手机的知名度,达到双赢的局面。

比如说蔡司,它于1846年成立,横跨了两个世纪。在发展过程中,它创造了 Planar、Tessar、Biogon、Distagon、Hologon 等多个镜头结构,相机镜头发展史近乎就是蔡司镜头发展史。到后期蔡司业务转型,重心转移到电影镜头、光刻机等更高端的产品上,但如果说起镜头,人们还是会提起蔡司的大名。

还有最近的当红“名人”徕卡,它则一直是摄影师的挚爱,不少经典照片都是出自徕卡相机。直到今天,徕卡相机更像是情怀奢侈品,不少人对徕卡都自带滤镜,认为其就是成片优秀的存在。也正是这样的强大背书,让不少用户和手机厂商都愿意相信于它。

反观日系品牌,历史则短的多,最早成立的尼康也只是在1917年。而他们真正崛起则已接近2000年左右了,比起蔡司、徕卡这些则逊色不少看,所以手机厂商认为其难以给自己扩大知名度和市场。

除此之外,日系厂商它们也更喜欢与自己国内品牌互相合作,而不与国外品牌。而且日系品牌已经控制了整个相机市场,销售额已经一骑绝尘。站在它们的角度,无需要做过多的合作了。

结语
以上欧洲相机品牌的优势,其实通过这几年国内手机厂商和他们的合作,可以看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手机成像提高,还是双方的知名度扩大都能达到超乎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联名给消费者和行业都来了益处,或许从今往后也会用更多的跨界合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6.com/1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