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提前还款怎么操作,京东白条提前还款怎么操作未出账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互联网金融正在形成以支付宝,epay等第三方支付为基础,以大数据征信为风险控制保障,以P2p、众筹,电子商务 和网上银行为融资渠道的格局,然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征信系统不健全,互联网业务同质化且繁重、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金融知识匮乏等现状,使得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愈发严重,2017年7月7日绵阳市一21岁的大学生丁丁因校园贷贷款累计本息20万元,迫于压力坠楼身亡,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本文以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事实,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完善互联网金融防范的制度,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P2p的现状

校园贷是为大学生、研究生群体提供的分期消费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p2p金融服务平台。根据校园贷的形式,具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代表性的有阿里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白条,这类的平台资金充足,信用高,利率较低,有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第二类为分期购物消费平台,如趣分期、分期购,此类平台主要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第三类为提供信贷的中介平台。此类网贷平台存在着很大的违约风险,一旦违约就可能出现“东墙补西墙”的情形,引发一系列的信用违约,严重扰乱市场的秩序。

校园贷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自2010年到2017年,全国的高校基本保持平稳,在3600家左右,而在校大学生则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截止2017年12月31,高校人数达到2625万,如果按照每个人贷款消费5000元,校园贷则可以达到1300亿的超级市场。

京东白条提前还款怎么操作,京东白条提前还款怎么操作未出账

二、校园贷的特点

1.贷款的“隐形”费用高

虽然各个校园贷产品都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的广告,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某校园贷产品公布的数据来看,学生向平台贷一笔金融为12000元的款项,按照12个月的贷款期限,利率为每个月1.5%,则一年的利息总计为12000*1.5%*12=2160元,一年的利率为2160/12000=18%,其实不然,真正的成本远不止这些,一方面,学生并不是占用12000元的存款,因为是分期付款,所以本金按照1200元递减,平均借款总额为6600,这样每年的借款利率达到了33.2%(6600/12000),远远超过了24%的民间借贷利率。另一方面,由于存在高额的服务费,比如普遍收取总金额3%~5%的手续费,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成本,最后校园贷平台的违约金制度隐形地讲贷款的成本推向了高峰。比如趣分期出现违约时,每天收取贷款地收取贷款总额的1%,还有少数的校园贷平台收取6%~7%的违约金。

这些无不增加着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的还款压力。

2、平台申请贷款的条件宽松

竞争激烈的校园贷平台为了吸引大学生,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打出了“无需担保”,“0利息”,“十分钟到帐”等广告,诱人的条件无不吸引着处事未深的大学生。其贷款的申请条件十分简单,只要是大学生就能向平台申请贷款,不需要任何的抵押担保。即使有的p2p网贷平台(如趣分期)需要用户缴纳保证金,但也是少量的,并且对放贷的对象审核较为宽松,在办理手续时,申请贷款的大学生只要提供身份证截图,甚至不要贷款本人办理,如在趣分期的app上申请贷款时,app上会自动显示要求填写旅游、电子产品、日常用品等贷款用途,贷款人可以任意填写,并且在贷款人填写自身的基本资料,也是通过app运营端进行审查,其真实性很难确认,如2016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徐某用19名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多个贷款平台进行贷款,累计达到70多万元后失联。河南大学郑某利用校园贷平台贷款60余万,用于赌球,导致巨额的贷款无法偿还。

3、平台公布的信息不够透彻

平台提供分期的贷款时,通常只会公布一些吸引大学生的贷款条款,比如零利息等,但是在结算时的金额远远超过商品的价格,比如2017年12月,安徽工程大学胡某通过捷信校园分期贷款购买了一台5000元的iPhone,一开始工作人员承诺无利息,但是每个还款时还款的金额远远超过了按照原价计算的每期的价格,当再次询问工作人员时,却被告知协议上注明了服务费。山西工商学院的冯某在校园贷的宣传活动中,在分期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之前,明确向校园代理咨询提前还款是否需要多付一定的金额,校园代理回复不用,但是当冯某提前还款时,平台却要求支付200块钱的违约金,并反驳贷款合同中有此项条款。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校园代理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在业绩催促下,只向消费者提供利好的条款,导致消费者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

三、校园贷问题的原因分析

校园贷各种产品自问世以来导致问题不断,如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酿成家庭悲剧、破坏大学生交际等,造成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大学生的基础金融知识、社会经验匮乏、安全意识薄弱

作为还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而对于新兴的电子、金融产品又充满着好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大学生走向“校园贷”,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基础的金融知识的储备仍十分缺乏,大部分的消费者只看到了合同或者广告上的名义利率,而没有充分地考虑服务费、押金的机会成本、分期付款的期限等因素后的实际利率,如趣分期实际利率为33.2%,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借贷利率,构成违法行为,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导致消费者对贷款条约上的违约条款、逾期违约金条款不能进行深入的研读,从而使其陷入“校园贷陷阱。再者,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一定健全,对于校园贷等金融产品给出的诱人的条件缺乏抵制力,从而让一些恶劣的产品“趁机而入”,最后,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权利被侵犯时,很少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2.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校园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在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后,政府或者各地行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市互联网金融协会针对校园贷提出了“五要无不”规则,深圳市互联网协会下发了《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通知》,从信息审核、借款成本、借款用途、资格审查、审慎原则、风险提示等九个方面对校园贷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重庆市三部门(银监会、金融办、教委)联合出台《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其中规定第二还款人,否则不得发放现金,严格限制贷款的用途,广州市的教育部、人社部、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工作的通知》,国家层面,,国务院对于网络贷款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对于校园贷款中的“裸条借贷”问题表示,“我们鼓励全社会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我们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要做到依法依规。

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校园贷的“乱象”有一定的整治作用,但是“校园贷恶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缺乏漏洞,金融产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规避法律的制裁,国家银监会及有关机构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我国刑法一直没有对高利贷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导致我国司法机关在规制该行为时适用法律时的不一致,校园分期贷款的平台经常打着法律“擦边球”,恣意妄为,造成一系列不良的事件。

校园贷平台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以利益驱动的网贷平台,似乎忽略了风险跟收益对等的原则,疯狂地追求业绩,却经常无视对风险的控制。校园贷款平台提供的消费额度普遍为1000~1500元,同时贷款的实际利率普遍在前20%以上,在客户身份审核认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有的平台只要填写身份证信息并且拍照就可以贷到款,另一面,平台为了吸引学生贷款,从而加大贷款额度,加大了贷款的回收风险。这种“没有底线”放松内控的背后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的写照。

四、规避校园贷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1.建立“还款保险”制度

一系列的恶性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没有正确地评估自身的还款能力,最后迫于第三方的逼迫和威胁下走上绝路,因而,尽快地建立“还款保险制度”尤为重要,在学生进行贷款的同时,为其买入一份第三方保险,在真正不能及时还款时,可以减轻学生的还款压力。

2.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的建设和监管体制

我国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征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对于这片信用盲区,可以让大学生将淘宝,支付宝等互联网消费平台的数据嵌入大学生的征信体系中,根据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数据,了解大学生的贷款记录、消费记录、信用记录,从而可以正确地评估大学生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要避免平台的反复授信、盲目授信,这样可以将校园贷的风险降到最低,还能使大学生的失信成本提高,使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减少类似违约事件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不法贷款平台的打击力度,就目前的情况,对于校园贷国家还未成立监管部门,所以一些越法的平台对法律一直出于若有若无的状态,对于校园贷的监管,需要银监会跟各个高校教育平台合作,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要时刻关注校园贷平台的资金流通,密切关注网络贷款在校园内的情况,做好风险防控的工作,监管部门在监管时,可以进行分类监管,根据校园贷的贷款的类别进行监管,这样可能会大大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理财习惯

大学是教育育人的场所,大学时代更是青少年思想、人生观形成的重要的时期,面对校园贷的种种诱惑,需要学校积极开展与理财有关的基础性的课程,以便学生掌握贷款的成本的风险,在进行抉择时更加理性。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营造一种以勤俭节约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的校园氛围,比如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学生们知道攀比的可悲性,认识到实用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园报,学校网络或者社团学生会等形式,宣传有关校园贷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校园贷的实质,在发生相关侵犯学生相关权益的事件或是校园内出现不良的校园信贷平台时,学校应该第一时间报请当地的监管部门(如银监局、公安部门、工信部等),让不法行为及时地得到法律的制裁,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4.拓宽学生的还款渠道

大学生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面对巨大的还款的压力,如果可以让大学生以其他方式来偿还贷款,必然会大幅地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如贷款平台为贷款的学生提供各种兼职,通过做兼职来偿还贷款(乐分期平台推出这种还款形式,大大减少了坏账)

同时,各平台可以提供以物抵债的还款方式,贷款的大学生在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在将自身有价值的物件变卖给平台,平台根据物件的市场价格以及使用情况进行估值,合理地减免贷款。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监管时代”,面对校园贷类的p2p网贷平台,因为贷款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其风险也不断加大,监管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的自律,不断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网贷的执法力度,促进互联网金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369483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6.com/11617.html